武秩略傳
巡撫 劉銘傳 對於台灣之建設
沈葆楨在牡丹社事件後,上了一篇萬言建議奏章,奏請清廷在臺灣增設府縣,重視臺灣防務。 因此,行政區域重新劃分,北路增設一府(臺北府)三縣;南路方面,在琅喬(恆春)築城置官,增設恆春縣。 並從法國聘來工程師,建造億載金城(在今臺南市),又請來英國技士,建造鵝鑾鼻燈塔。 打狗(高雄)港砲臺、東港砲臺,也相繼出現。 沈葆楨進行所謂的「開山撫番」的山地政策,一反過去隔離的措施。 分南、北、中三路開山,進行交 […]
沈葆楨 對於台灣的貢獻
沈葆楨(1820-1879 ) 字翰宇,又字幼丹。福建省侯官縣(今福州市區)人,晚清重臣,諡文肅。 沈葆禎是「同治中興」時洋務運動的重臣之一,先後曾任總理船政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,對臺灣近代史也有重要影響。 其妻林普晴是清朝著名大臣林則徐的次女。 沈葆楨於清道光二十七年(1847)考中進士,選庶吉士,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。 咸豐四年(1854年)改任御史。咸豐六年(1856)改派江西,任九江知府 […]
列嶼東林 林習山之武功事績
烈嶼東林林氏溯源於元朝末葉,開基始祖傳由福建泉州府田中鄉遷抵斯地,迄今已歷六百餘年。 溯自始祖仲茂公以迄,世代相傳已二十又二世,人丁蕃衍,支脈分居海內外。 東林林氏五世祖乃金波公太老。其墓葬於湖井頭謀仔口。 墓濱海,有馬鮫魚屈,每年春季時節,產馬鮫魚甚豐,世代子孫多利。後為大陸坪鄉洪姓人士佔有。 是墓前原有明代皇旨勒建石坊旌表,中間橫匾書曰:相國先塋四大字。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駐守本島,為佈 […]
武秩略傳(32) 武舉人 蘇建邦 陳遐齡 陳朝儀 黃耀南
武舉人 光緒十五年(己丑):臺南府蘇建邦、彰化張廷樞、淡水陳邦超。 光緒十七年(辛卯):臺灣縣張寶山(原籍漳浦)、宜蘭縣陳遐齡(籍漳浦)、李濬川(籍詔安)。 光緒十九年(癸巳)恩科:宜蘭縣陳朝儀(原籍漳浦)、彰化黃輝南、淡水周玉輝。 蘇東岳,號太虛,善化鎮人,善詩文,其師為善化武舉人蘇建邦, 大正12年參加文化協會,為會員,昭和6年(19 […]
武秩略傳(31) 武舉人 張國揚 張廷樞 陳邦超 張瑤山
武舉人 光緒十四年(戊子):臺灣縣胡澄淵、彰化曾鎮邦、張國揚(原籍漳浦縣)。 光緒十五年(己丑):臺南府蘇建邦、彰化張廷樞、淡水陳邦超。 光緒十七年(辛卯):臺灣縣張瑤山 (原籍漳浦)、宜蘭縣陳遐齡(籍漳浦)、李濬川(籍詔安)。 大雅區員林里張姓遷入很早,大概於員林村聚落形成初期即已遷入, 此從寶興宮沿革張媽容公可得到印證, 且地方上所留存建築亦以張家古厝最 […]
武秩略傳(30) 武舉人 蔡丕烈 許肇清 李應東 李祥奎
武舉人 光緒五年(己卯):臺灣府沈宗海、淡水楊廷輝、蔡丕烈。 光緒八年(壬午):臺灣縣葉騰雲、宜蘭縣潘振芳(籍漳浦)、彰化許肇清。 蔡丕烈,字光燦,1861年生於台北和尚洲 (蘆洲)。 其父蔡佛托,字競滄,為始祖蔡顯佑之第十五世後嗣。先袓約於1855年前後偕妻朱玉,從祖籍 福建泉州同安縣十六都成名鄉安仁里蔡庭保東西社移民台灣,落腳於台北和尚洲(蘆洲)。 以携帶來之有限資 […]
武秩略傳(29) 武舉人 朱春田 賴廷彰 黃希文 黃令成 林錦清
武舉人 光緒元年(乙亥):臺灣府朱春田、賴廷彰、淡水黃希文(府學附生)。 光緒二年(丙子):臺灣府黃令成、臺灣縣李年進、彰化林錦清。 興濟宮位在林園鄉林園村忠孝西路與文化街的交叉口,創立於清乾隆十四年(1749),廟內供奉保生大帝。 據廟內壁刻廟誌,謂係明永曆十五年(1661) ,鄭成功之部將隨身奉請大帝金身來台,初以竹茅建祠, 清道光年間重建為石壁瓦頂。 […]
武秩略傳(28) 武舉人 張大川 周振東 胡捷登 王廷理
武舉人 同治六年(丁卯):臺灣府陳宗治、張大川、彰化丁金城。 同治九年(庚午):淡水廳周振東(噶瑪蘭籍,原籍平和)、臺灣府胡捷登(噶瑪蘭籍,原籍南靖)、臺灣蔡洪儀。 同治十二年(癸酉):臺灣縣錢國珍、噶瑪蘭廳周元泰(籍漳浦)、淡水王廷理(基隆人)。 渡海來台的閩南人,在經過慘澹經營,生活安定以後,開始注意到休閒娛樂。 於是泉州人就把他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