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大家族(061) 頭份 林為恭家族
林為恭(1908-1982),苗栗縣頭份鎮望族林清文的長男。曾任苗栗縣頭份鎮鎮長、臺灣省參議會(台灣省議會前身) 第一屆參議員,後代表國民黨當選為第四、五屆苗栗縣縣長。有著名外甥吳伯雄。 林家自1836年由大陸移民來臺,1860年代起以晉盛商號經營南北貨買賣崛起於頭份地區。 日治時期,其祖父林啟興曾擔任頭份保良局長(1896)、總代(1897)、保正(1902~35); 父林清文曾獲總督府授配紳章 […]
林為恭(1908-1982),苗栗縣頭份鎮望族林清文的長男。曾任苗栗縣頭份鎮鎮長、臺灣省參議會(台灣省議會前身) 第一屆參議員,後代表國民黨當選為第四、五屆苗栗縣縣長。有著名外甥吳伯雄。 林家自1836年由大陸移民來臺,1860年代起以晉盛商號經營南北貨買賣崛起於頭份地區。 日治時期,其祖父林啟興曾擔任頭份保良局長(1896)、總代(1897)、保正(1902~35); 父林清文曾獲總督府授配紳章 […]
台中梧棲楊氏的開基祖為楊琨,字至器,號華堂。祖居金門金沙鎮官澳村下八巷。 兄弟兩人,至器居第二,其父楊鴻畔之嫡出。自幼抱有大志,嘉慶年間渡台。 初時,身中僅有18銅錢,人地生疏,舉目無親,不得已挑水度日,後改作廚司。 每日克勤克儉,兼作生理,漸有積蓄,即開辦船頭行,即現時所稱貿易商。 與內地各行店交接生理,店號楊合順。 其從商不但信用可靠,兼對貧民甚多援助,對政府亦多貢獻,數十年間置田園數千甲,發 […]
楊志申 字燕夫,臺灣縣(今台南市)人,初居郡治之東安坊。少孤,事母孝,昆仲六人,志申居次,而善視諸弟。 康熙二十四年(1685)嘗徙其父之墓地以拓建學宮,知府蔣毓英嘉其義行,為擇善地改葬。 時半線(今彰化)初闢,草萊未墾,志申遂適焉。居於柴坑仔莊,貸番田而耕之,督率諸弟,盡力農功,數年, 家漸富,闢田亦愈廣,遂鑿二八圳,引貓羅溪之水灌溉,潤田千數百甲;又鑿福馬、深圳,線東西兩堡之田皆其所有。 復 […]
義橋仔劉家古樓即是聞名全台的民雄鬼屋,地點位在民雄鄉義檢山墳場附近。 主體建於1929年,係曾擔任民雄溪口庄庄長的劉容如(1881-1951)所建,洋樓為三層樓巴洛克式風格建築, 紅磚砌牆,華麗典雅,後來劉家人不知何故陸續遷出,致年久失修,荒廢至今…… 興中村是由昔日的江厝店、江厝仔、劉竹仔腳、義橋仔、客人莊等合併而成。 江厝店、江厝仔是廣東潮州府的江姓先民拓殖定居之地,因 […]
鹿港五福大街為乾隆年間漸進形成的商業大街,昔日稱為「不見天街」,是當時全臺最大的商店街。 位於大街上的長條街屋是因應當時商業使用而衍生的建築形式,至今鹿港的中山路仍保留許多郊商舊址, 如意樓為廈郊之首「慶昌行」的祖厝。而意樓斜對面之「新協源」,今稱「丁家大宅」或「進士第」, 亦為泉郊之一,其商業規模未如慶昌行,但在光緒年間因丁醴澄高中進士而著稱。 丁家古厝見證鹿港的商業與文化發展,而丁家兼具郊 […]
崇蘭蕭家開基祖蕭維天在清朝乾隆年間隻身來台打天下,務農並兼營砂糖買賣生意,由於經營得法, 成為屏東屈指可數的巨富,民間有「崇蘭蕭,三日沒煮不餓。」的俚語形容當時盛況。 蕭家子孫也多文采,先後出過6位秀才,稱得上是福祿雙全的望族。 崇蘭蕭家來台開基祖蕭維天,原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城尾墟社,清朝乾隆年間隻身來台, 定居於鳳山縣港西中里崇蘭庄,也就是今天的屏東市崇蘭里,以務農為生,兼營砂糖買賣生意, 由 […]
施啟秉,別號鹿門,名諱施東,譜名施啟秉,上有二伯, 啟登、啟壬,啟秉為季子。 娶妻二、傳子四:曾媽生世榜、世魁;范媽生世袞、世黻,兄弟計四位,世榜居長。 施啟秉,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 縣,原本兼營糖業,興販日本,積財致富。 康熙二十二年(1683) 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領軍攻打臺灣之後,移居台南,從事鹿皮及砂 糖銷售 日本之貿易工作,發財致富,再遷往臺灣中部之鹿仔港及半線(今 彰化)地區,改投資墾植 […]
座落於貴德街上的陳天來故居,舊稱「錦記茶行」,是早期大稻埕最繁華的地帶之一, 由於當時緊鄰著茶葉吞吐的大稻埕碼頭,因此許多從事貿易商的怡和洋行、德記洋行、領事館 皆聚集在此處,也造就出不少影響大稻埕發展深遠的商賈,陳天來便是其中一位。 大稻埕三大首富李春生、陳天來及辜顯榮三位人士 可說是影響大稻埕地區百年來發展的重要人物…… 陳天來因其父親曾受雇於英商怡記洋行,因此陳天 […]
北投最早的住民平埔族甚早即懂得利用此地特殊自然資源硫磺,與漢人進行以物易物, 透過清代郁永河對當時北投的溫泉地景與平埔族人詳盡豐富的記載,見證了北投地區的原始面貌。 而後,隨著清朝政府對硫磺採取封禁與開禁政策,身為採掘硫磺主要據點的北投,其聚落發展也隨之起伏。 開禁後熱絡的硫磺貿易,遂促成舊北投市街的形成。 自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,大規模的漢人移民從大陸湧入臺灣。 北投擁有水源豐沛的自然環境,大型墾 […]
蘆洲開發史是與福建同安兌山李氏族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的。 李氏族人移居蘆洲 的歷史最早,人數也最多。他們大舉移入 蘆洲約在乾嘉年間,分布區域廣泛, 遍布 在蘆洲各地,包括水湳、樓仔厝、南港仔 以及溪墘等庄,因人數多,勢力龐大,在 蘆洲 甚至有「李家庄」之稱,許多諺語也 有「蘆洲李」的典故。 蘆洲的李氏居民 雖以源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仁德里十二 都兌山鄉為大多數, 但這些李氏族人出自 兌山李氏家族的不同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