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登科 彩繪作品之題材類別
1910 到 1930 年代,為臺灣日治時期不論是在政治抑或是經濟上, 皆較穩定及富裕時期,人類在物理條件充足下,便會開始滿足心理需求, 遂亦帶動臺灣建築彩繪發展, 因此,促進臺灣本土畫師的崛起, 在蔡雅蕙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彩繪匠司民宅作品之研究》中, 可知此時期許多臺灣本土畫師,一開始並非出身於建築彩繪, 而是在大環境推波助瀾下,許多彩繪相關行業人士紛紛投入此市場, 畫師陳登科即為一例, 從戶籍 […]
1910 到 1930 年代,為臺灣日治時期不論是在政治抑或是經濟上, 皆較穩定及富裕時期,人類在物理條件充足下,便會開始滿足心理需求, 遂亦帶動臺灣建築彩繪發展, 因此,促進臺灣本土畫師的崛起, 在蔡雅蕙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彩繪匠司民宅作品之研究》中, 可知此時期許多臺灣本土畫師,一開始並非出身於建築彩繪, 而是在大環境推波助瀾下,許多彩繪相關行業人士紛紛投入此市場, 畫師陳登科即為一例, 從戶籍 […]
陳登科(1906-1971),本名陳科,號雲樵、漁樵、玉居, 明治 39 年(1906)出生於彰化田中,歿於民國 60 年(1971), 享年 66 歲, 父親陳龍和,為家中長男;母親陳鄭慎仔, 同為彰化田中人,皆以做生意維生。 陳登科為家中長子,並有弟弟陳麒麟、妹妹陳秀芬; 弟弟早期皆是在中國工作,戰後才回臺; 家族中並無有人從事彩繪相關行業。 妻陳曾阿色,約為昭和 13 年過世;育有四子一女。 […]
傳統民宅建築的型態分為四大類:一條龍、單身手、三合院、四合院, 「一條龍」為最基本的格局,而左右對稱的合院則為最常見的類型。 三合院是以「廳堂與護龍」組成ㄇ字形的建築, 是傳統住宅的主要形式之一 。 倫理觀念中,重視「長幼有序、左尊右卑」,有所謂的「左青龍、右白虎」。 正廳的外觀是平脊式屋頂,前後兩坡落水。門設於中間,其廳房的正中央是 正廳或正身,也是建築組群的核心, 祭祀神明、祖先與接待客人的地 […]
山西澄泥硯為陶硯,唐宋時已是貢品。其精於雕琢,澤若美玉, 儲墨不耗,積墨不腐,冬不凍,夏不枯,寫字作畫蟲不蛀。 盛唐時代的著名書法家柳公權(778—865)的著作《論硯》記道: 「蓄硯以青州為第一,絳州次之,後始重端、歙、臨洮」; 孫敦秀也曾說:「唐時洮硯製作較盛,當時和端、歙、澄泥硯並稱為四大名硯。」 澄泥硯是以澄洗的細泥作為原料加工燒制而成,故名澄泥硯, 是四大名硯中唯一的泥硯。 山西 […]
洮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,與端硯、歙硯齊名。 洮河硯具有悠久的歷史。據史料記載,宋神宗熙寧四年〔1071〕王昭於徵戰中在洮河邊最早發現,故而得名, 洮硯礦材產地今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洮硯鄉,唐代時屬洮州管轄, 故名為洮河硯,簡稱洮硯。 洮硯在宋代就為當時文人所珍視,蘇軾《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》讚美洮硯 : 「洗之礪、發金鐵。 琢而泓,堅密澤……」。 黃庭堅詩云: 「久聞岷石鴨頭綠,可磨桂 […]
端硯因產於廣東省肇慶市(古稱端州)而得名,爲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。 據清代計楠《石隱硯談》記述:東坡雲,端溪石始於唐武德之世。 初唐的端硯,一般以實用爲主,無紋飾。中唐以後,端硯的硯形、硯式不斷增加, 不少硯從純實用逐漸成爲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收藏物。 鑒賞端硯,非常講究石質及其優美的石品花紋。端硯石質細膩、嬌嫩、滋潤、致密堅實。 一些硯石中有優美的石品花紋,其中有魚腦凍、蕉葉白、青花、天青、火捺、 […]
唐元和年間,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《論硯》一文中已把 歙硯、端硯、洮硯、澄泥硯列為全國四大名硯。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《硯譜》中把端硯和龍尾硯(即歙硯)作了一番比較後說: 端石出端溪,色理瑩潤,本以子石為上。 子石者,在大石中生,蓋石精也,而流俗傳訛,遂以紫石為上,又以貯水不耗為佳,有鴝鵒眼為貴。 眼,石病也,然惟此岩石則有之。端石非徒重于流俗,官司歲以為貢,亦在他硯上,然十無一二發墨者,但充玩好而已。 […]
閩南地區地理位置優越,頻繁的海上貿易使閩南受到來自東南亞和歐洲文化的影響, 在多元文化下兼收並蓄,紅磚帶紅瓦逐漸發展為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。 閩南民居其建築材料主要就地取材,比如在石材上選用泉州白石花崗岩居多,其次是青石, 紅磚取自隨處可見的田間泥土燒制而成,木材取自杉木,沿海地帶還用牡蠣殼作為外牆使用, 有一種未經雕琢的原始自然美,而且有地方特色。 在紅磚的運用上,經過能工巧匠的再加工,創造出無限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