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 青陽蔡氏之發展
金門蔡氏規模較大者可分為二派,即濟陽、青陽兩派。濟陽派以瓊林、許坑、小徑、中下蘭、前水頭、後浦、烈嶼等; 青陽派則以蔡厝、安岐、湖尾等地為代表。 蔡氏入閩源於唐咸通元年(860),蔡用明(字輝)從莆陽仙遊遷到晉江青陽,是為青陽派蔡氏入閩之始祖。 《金門縣志》稱 : 晉代五胡亂華時,即有蘇、陳、吳、蔡、呂、顏等六姓居民渡海前來金門避難,成為金門有住民之始。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(803),復有蔡、許 […]
金門蔡氏規模較大者可分為二派,即濟陽、青陽兩派。濟陽派以瓊林、許坑、小徑、中下蘭、前水頭、後浦、烈嶼等; 青陽派則以蔡厝、安岐、湖尾等地為代表。 蔡氏入閩源於唐咸通元年(860),蔡用明(字輝)從莆陽仙遊遷到晉江青陽,是為青陽派蔡氏入閩之始祖。 《金門縣志》稱 : 晉代五胡亂華時,即有蘇、陳、吳、蔡、呂、顏等六姓居民渡海前來金門避難,成為金門有住民之始。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(803),復有蔡、許 […]
金門烈嶼之林氏,分為下林林、上林林、西宅林和東林林等四系: 下林雙口派: 系九牧二房藻公,傳至閩林十九世祖翹公、徙泉州馬平,至廿五世祖勤公之子寵渥公字君錫, 赴湖廣永州府桂陽縣上任,斯有丁巳之亂,元兵入關、宋帝南逃,吾祖君錫公渡來浯島烈山(今金門烈嶼)。 《浯烈林氏宗譜》言:「勉公乃龍田派也,勤公字言周,乃浯烈派,勵公,乃塔頭派也。」 烈嶼下林的林姓開基祖,因時局的動蕩不安,自同安馬坪遷居浯島 […]
瓊林傳統聚落位於金門島中央,居太武山西麓,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。 因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,舊稱「平林」。明以來人才輩出,熹宗皇帝特頒「御賜里名瓊林」匾,自此改稱今名。 瓊林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建築,樸實典雅,韻味天成,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模。 「相宅瓊林,歷宋歷元歷明歷清,祖德千年不朽;敷功帝闕,為伯為卿為臬為憲,孫謀百世長光。」 這是高懸在金門縣金湖鎮瓊林村蔡氏大宗祠拜殿的抱柱聯。 它不 […]
根據崇禎庚辰年十一月朔日,十一世孫芝龍所撰之石井本宗族譜序: 我鄭自唐光啟間入閩,或於三山、於莆、於漳、於潮,是不一處;獨我五郎公隱石與二、三懿親若許、若伍者, 蔦蘿相附、意味投合,遂於楊子山下石井家焉。今武榮山邱壟具在,則隱石公之所自來也。 鄭成功家族故居究竟具體在何處?這是史學界一直在爭論的一個問題 ; 南安石井鎮曾召開一場鄭成功故居暨新發現史料座談會,根據故居中清理出來的文物,會上認為石井鎮 […]
吳姓出自姬姓,以國為氏,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。 商時,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(周太王)建立周部落。太王有三子,其中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, 生子姬昌,姬昌出世時,有聖瑞出現,所乙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。 太王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歷,再傳位給姬昌,就決定自動讓賢, 便一起南下荊蠻(當時的楚國)。 太伯和仲雍給當時比較落後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,被當地土著推舉為君長,號稱句吳 […]
葉家世系起源出自葉公。葉公原名沈諸梁,字子高,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, 才能出眾,楚惠王時期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,因縣尹通稱為「公」,故稱「葉公」。 葉公在葉邑興修水利,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,邑人「莫不欣戴」。 平定白公之亂,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,激流勇退並歸隱終老於葉邑。其後裔以邑為氏, 葉邑成為葉氏祖地,葉公也順理成章成為葉氏之始祖。 葉氏源於沈氏的一個分支,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