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家小傳(19) 彭醇士 奚南薰 謝宗安
彭醇士(1896-1976)譜名康祺,後更名粹中,字醇士,號素庵,一號素翁,以字行,江西高安人。 20歲時,自南昌贛省中學(江西省立第一中學的前身)畢業,隨即赴北京學習。 民國九年(1920),自中國大學商科畢業。在校期間,受桐城派姚永概(字叔節)傳授國學,還與 各省在北京的名士交遊,詩書畫精進。 彭醇士慕錢塘戴熙(字醇士)的風節,乃易名「粹中」,字「醇士」。 徐又錚在北京創辦正志中學,聘彭醇士為 […]
彭醇士(1896-1976)譜名康祺,後更名粹中,字醇士,號素庵,一號素翁,以字行,江西高安人。 20歲時,自南昌贛省中學(江西省立第一中學的前身)畢業,隨即赴北京學習。 民國九年(1920),自中國大學商科畢業。在校期間,受桐城派姚永概(字叔節)傳授國學,還與 各省在北京的名士交遊,詩書畫精進。 彭醇士慕錢塘戴熙(字醇士)的風節,乃易名「粹中」,字「醇士」。 徐又錚在北京創辦正志中學,聘彭醇士為 […]
張希袞(1849∼1940)先世由福建泉州同安縣來臺,居士林,以農為業,父營商, 移寓大稻埕普願街(今改迪化街)。少好學,從大龍峒陳孝廉樹藍遊,博聞多識,同治間以優等入泮。 乙未割臺後,出任保良局,明治三十年(1898)任第十四區街長, 明治三十三年(1902) 執教大稻埕公學校,退職後仍以課徒為樂,以九二高齡捐館。 張希袞生而 穎悟好學,自幼讀書寫字,聰慧過人,及 長博學多識,精通經史百家。 同 […]
鄭樹南(1860-1923),譜名安柱,字擎甫,號拱辰,晚年號水田逸叟 。咸豐十年(1860)生於北門外。 讀書務求實學,懷 抱遠大,不屑為章句之儒。家道富裕,以助賑粵西,朝廷賞 戴花翎,欽加道銜。 凡遇地方公益,莫不全力以赴,如道路 修築、橋樑架設,文、武廟修建,台北城邑興建,皆捐輸 鉅 款,贊襄其事。 其中以疏濬大甲溪工事,消弭長年水患,造 福地方貢獻最大。 乙未年五月,日軍進攻新竹,當時民心 […]
鄭家珍(1868-1911),字伯璵,號雪汀。同治七年(1868)出生 於竹塹城外東勢莊。 世代以務農為生,性極純樸,聰明好學 ,早年就學於竹塹通儒陳錫茲門下時,已顯崢嶸、受人器重 ,與張麟書、陳如椽、杜家修、黃平三等「三載聯床同話雨 ,盎然書味五更燈」,因而結為金蘭之 交,互請將來並步青 雲。 鄭家珍勤儉成性,每日上學,跣足攜鞋至城內書 房井邊,洗足而後穿之。 光緒十三年設帳於東勢,啟迪後學 , […]
葉有歲 (1876-1950) 名鏡鎔,字漢卿,光緒二年生於新竹縣湖口鄉。善蘭竹,書法亦可觀。 葉鏡鎔,年輕時服務於警界,未幾辭職賦歸湖口故鄉,專注於自幼興趣的書畫。 自從師事黃瑞圖(雲池)之後,畫藝突飛猛進。葉氏善繪竹蘭,書法表現亦頗可觀。 乙未之變(1895),家宅燬於兵火,他為避戰難而僅憑藉一杖一囊遊遍全島。若遇宿食無貲時, 即懸其畫作於旅社門首,等待識者求索而不計值。 大正七年(1918 […]
李逸樵 (1883-1946) 名祖唐,又名鐵柱,字逸樵,以字行,又字翊業,別號雪香居士。 旌表孝子李錫金之孫、優增貢生李怡堂之少子。 謝琯樵(1811~1864),精書畫,尤善水墨竹蘭,為閩派代表畫家, 咸豐七年(1857)來臺, 先後寓居臺南吳尚霑舉人家、臺南海東書院、以及板橋林本源家,並曾北遊三貂嶺,時與大龍峒 文士往來。後又往新竹潛園為客。流寓四年,臺北李學樵、新竹李逸樵等均追隨之,為當代 […]
洪以南(1871-1927)字逸雅,號墨樵,別署無量痴者。台北艋舺人,生於同治十年(1871)。 為臺灣傳統詩社瀛社之首任社長,是北台大善人洪騰雲(二二八公園內「急公好義 坊」所表彰 者)之孫。 據1911年1月30日《漢 文臺灣日日新報》所刊登的〈洪以南君略傳〉,可一窺其生平概略: 洪以南。字逸雅。一字墨 樵。號無量痴者。同治十年(1871)四月生於艋舺土治後街,後徙居淡水。 祖父洪騰雲,經營米 […]
羅秀惠 (1865-1943) 字蔚村,號蕉麓,別號花花世界生,清舉人,亦為臺南知名的書法家, 擅長草書,亦能左書,此外也是臺南南社的成員之一。 師事蔡國琳,清光緒年間舉鄉試。 乙未之際,曾與舉人汪春源等人上書諫阻割臺,後避居北京。未幾,返臺定居安平, 兒玉源太郎任總督,曾聘為《臺澎日報》漢文主筆,並協助纂修《臺南縣志》。 1897年擔任臺南國語傳習所教務囑託,1899年臺南師範學校成立後,應聘為 […]
林朝英(1739-1816)小名耀華,或作夜華,字伯彥,別署一峰亭,又號梅峰、鯨湖英。 原籍福建漳州府海澄縣,祖父林登榜自康熙卅二年(1693)攜家帶眷渡臺,創立「元美」號, 經營布匹、砂糖的海運生意,事業蒸蒸日上。林朝英幼年聰明伶俐,琴棋書畫無所不精,年長喜讀書, 作文別出新裁,惜考運不佳。 28 歲入郡庠,50 歲為歲貢生,63 歲始授中書科中書,功名進展遲緩,尤其是在入郡庠及拔薦歲貢生 之間 […]
李聲元(1860- ? ) 係李乾夫之子, 出生於和尚洲。清同治六年(1867)接受前清貢生李樹華啟蒙, 在清光緒十八年(1892)中秀才,於水湳地區整建多護龍三合院,因之得名「秀才厝」。 日治之後,明治二十八年(1895) 出任保良局長 ; 明治三十一年(1898),李聲元受聘為淡水國語傳習所和尚洲分教場漢文教師, 同年十月,分教場升格為公學校,擔任教員一職,因其教育理念與分教場主任大橋捨三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