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慎(1488-1559) ,字用修,號升庵,別號博南山人、博南戍史,諡文憲, 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區馬家鎮升庵村)人,祖籍江西廬陵,為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, 正德年間狀元,官至翰林院修撰。 楊慎自幼聰穎,十一歲即能作詩。十二歲,寫成《古戰場文》、《過秦論》,眾人皆驚。 進京後,寫《黃葉詩》,為李東陽所讚賞,讓他在自己門下學習。明武宗正德六年(1511)中式辛未科殿試一甲 第一名(狀元),賜進 […]
書學摘要(37) 楊慎 墨池璅錄 選輯(上)
楊慎 (1488-1559) 號升庵,新都人,明代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、書法理論家。 明正德年間試進士第一,授翰林修撰。明世宗時謫戍雲南永昌(今雲南保山市),詩作遂頗多感憤。 詩之外又擅文章詞曲等,修養十分全面。楊慎一生精勤好學,著述極豐, 凡宇宙名物,經史百家,下至稗官小說,醫卜技能,草木蟲鳥,靡不究心多識,闡其理,博其趣,而訂其訛謬, 是一位求學善身並樂而不疲以至終生的士大夫。 《明史·楊慎傳》 […]
書學摘要(36) 趙構 翰墨志 選輯
趙構 (1107~1180)即宋高宗。在位三十六年,政治上無能,成偏安之局,然精于書法 , 善真、行、草書。 《宋史•藝文志》載高宗評書一卷,亦名《翰墨志》。 高似孫《硯箋引》作《高宗翰墨志》,嶽珂《法書贊引》作《思陵翰墨志》,後人所追題也。 高宗當臥薪嚐膽之時,不能以修練戎韜,為自強之計,尚耽心筆劄,效太平治世之風,可謂舍本而營末。 然以書法而論,則所得頗深。陸游《渭南集》稱其妙悟八法,留神古雅 […]
故國金戈鐵馬— 陳維崧 詞選
陳維崧(1625-1682) 字其年,號迦陵,江蘇宜興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,五十五歲,應博學鴻詞科,官翰林院檢討。 維崧學識淵博,詩文不乏佳作,然以詞與駢文的成就為最大。尤其在詞方面,他填寫過的詞調極多,總計一千八百餘闋, 詞作數量之多,為歷代詞人之冠。 陳為陽羨派領袖,詞宗蘇辛,尤其近似稼軒,以豪壯語著稱。著有《陳迦陵詩文詞集》、《湖海樓詞集》。 陳維崧生於明天啟五年(1625)十二月初六 […]
滾滾長江東逝水— 楊慎 詞選
楊慎(1488-1559)明代文學家,明代三大才子之首。字用修,號升庵,後因流放滇南,故自稱博南山人、金馬碧雞老兵。 楊廷和之子,漢族,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區)人,祖籍廬陵。 正德六年狀元,官翰林院修撰,豫修武宗實錄。武宗微行出居庸關,上疏抗諫。世宗繼位,任經筵講官。 嘉靖三年,因“大禮議”受廷杖,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。 終明一世記誦之博,著述之富,慎可推爲第一。 其詩雖不專主盛唐,仍有擬右傾向 […]
獨上小樓春欲暮— 韋莊 詞選
韋莊 (836-910) 字端己,杜陵(今陝西長安附近)人,唐初宰相韋見素的後人,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, 少長於下邽,孤貧力學,才敏過人。廣明元年四十五歲,在長安應擧,正值黄巢軍攻入長安,遂陷於戰亂,與弟妹失散。 中和二年始離長安赴洛陽。中和三年春,四十八歲作《秦婦吟》,結尾有適聞有客金陵至,見說江南風景異之句。 不久遂避亂去到江南,五十八歲回到長安,一心想要應試,以伸展其治國平天下的懷抱。 乾寧 […]
金門 陽翟陳氏的開基與發展
同安陽翟村《浯陽陳氏家譜》記載:「金門浯陽始祖陳達原籍河南光州固始陽翟村,入閩投王審知麾下為承事郎, 奉命掌管浯洲鹽場、卜居地仍曰陽翟,開基繁衍。其長子陳洪濟(五代末同安縣令)創「浯陽」堂號,其弟洪銛 分局后行創「浯江」堂號。 至七世金門陳氏人口居浯之半,乃分立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房,于宋乾道元年(1165)建五恒堂」。 陳氏入閩前之祖居地為河南光州固始縣陽翟村,其分衍拓建之地,都以此命名,以 […]
金門 青陽蔡氏之發展
金門蔡氏規模較大者可分為二派,即濟陽、青陽兩派。濟陽派以瓊林、許坑、小徑、中下蘭、前水頭、後浦、烈嶼等; 青陽派則以蔡厝、安岐、湖尾等地為代表。 蔡氏入閩源於唐咸通元年(860),蔡用明(字輝)從莆陽仙遊遷到晉江青陽,是為青陽派蔡氏入閩之始祖。 《金門縣志》稱 : 晉代五胡亂華時,即有蘇、陳、吳、蔡、呂、顏等六姓居民渡海前來金門避難,成為金門有住民之始。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(803),復有蔡、許 […]
金門志中的科舉一覽表 (貢生篇)
金門志 卷八 選舉表 自鄉舉里選之典廢,而士始以科制為重矣;豈科名果足以重士哉,亦士之重科名耳。 金門當啟、禎之代,科名為盛;熲黌舍者至百餘人,要其可為制科重者不過數人。而其初以經學氣節顯者莫如宋之邱氏,則非出制科者也。 夫漢之舉孝弟力田、魏之設大中正,皆鄉舉里選遺意,使人人束脩自重,以為榮進之階,其風猶為近古。 茲編自五貢而上至文武乙科錄之,而皆列於薦辟之次,義各有取。 其他如封蔭 […]
金門志中的科舉一覽表 (舉人篇)
金門志 卷八 選舉表 自鄉舉里選之典廢,而士始以科制為重矣;豈科名果足以重士哉,亦士之重科名耳。 金門當啟、禎之代,科名為盛;熲黌舍者至百餘人,要其可為制科重者不過數人。而其初以經學氣節顯者莫如宋之邱氏,則非出制科者也。 夫漢之舉孝弟力田、魏之設大中正,皆鄉舉里選遺意,使人人束脩自重,以為榮進之階,其風猶為近古。 茲編自五貢而上至文武乙科錄之,而皆列於薦辟之次,義各有取。 其他如封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