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學摘要(47) 葉秉敬 書法離鉤 選輯(四)
衛夫人云:用筆六種結構: 圓備如篆法,凶險可畏如八分,郁拔縱橫如古隸,窈窕出入如飛白,飄揚灑落如章草,耿介特立如鶴頂。 然心有委曲,每為一字,各象其形。 孫過庭云:真以點畫為形質,使轉為性情;草以點畫為性情,使轉為形質。 草乖使轉,不能成字;真虧點畫,猶可記文。回互雖殊,文體相涉。旁通二篆,俯貫八分, 包括章草,涵泳飛白,毫釐不別,胡越殊風。 書譜云:鍾繇隸奇,張芝草聖,專精一體,以致絕倫 […]
衛夫人云:用筆六種結構: 圓備如篆法,凶險可畏如八分,郁拔縱橫如古隸,窈窕出入如飛白,飄揚灑落如章草,耿介特立如鶴頂。 然心有委曲,每為一字,各象其形。 孫過庭云:真以點畫為形質,使轉為性情;草以點畫為性情,使轉為形質。 草乖使轉,不能成字;真虧點畫,猶可記文。回互雖殊,文體相涉。旁通二篆,俯貫八分, 包括章草,涵泳飛白,毫釐不別,胡越殊風。 書譜云:鍾繇隸奇,張芝草聖,專精一體,以致絕倫 […]
葉秉敬字敬君,衢州西安人。萬曆辛丑進士,官至荊西道布政司參議。尋移南瑞,未行而卒。 秉敬學頗淹通,著書四十餘種。 (續上) 書者,心畫也,必先乎心而後乎手。內而理乎己之心,外而盡乎古之法。 心而致乎手之正,法而致乎筆之妙。 蔡邕云:寫者,散也,欲書先散懷抱,任情恣性,然後書之。若迫於事,雖中山兔毫,不能佳也。 夫書,先默坐靜思,隨意所適,口不出言,氣不盈息,沈密神采,如對至尊, […]
葉秉敬字敬君,衢州西安人。萬曆辛丑進士,官至荊西道布政司參議。尋移南瑞,未行而卒。 秉敬學頗淹通,著書四十餘種。 (續上) 卷二 學貴取法,則可以見古人於寸楮而臻其妙。 蔡邕入嵩山學古,於石室得素書,八角垂芒,頗似篆籀,寫史籀李斯等書筆勢。 邕得之,三日不食,大叫欲狂,若對千人。遂讀三年,妙達其理,後筆特異,遂作筆論。 鍾繇見蔡邕筆法於韋誕,自捶胸盡青,因嘔血。誕死,繇令人盜發其墓,得之。 故 […]
葉秉敬(1562-1627) 字敬君,號寅陽,明代衢州府西安縣峽川(衢江區峽川鎮)人。 萬曆辛丑進士,官至荊西道布政司參議。尋移南瑞,未行而卒。秉敬學頗淹通,著書四十餘種。 葉秉敬秉性好學,幼通經史;萬曆二十九年(1601) 進士,歷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守開封府、提督河南學政江西布政使司、 大中大夫右參政等職。官至荊西道布政司參議,尋移南瑞未行而卒。秉敬學問淹通,多處講學著作宏富; 詩有葉子詩言志十二 […]
歐陽詢生於南朝梁梁敬帝太平二年(557),是陳朝大司空歐陽頠的孫子。 13歲那年,任廣州刺史的父親歐陽紇舉兵反陳,失敗被殺,全家為此而受到株連。 歐陽詢因年幼而幸免於難,被他父親的舊友中書令江總收養,並督教他經史書法。 歐陽詢聰敏勤學,讀書數行同盡,少年時就博覽古今,精通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和《東觀漢記》三史。 後出仕隋太常博士。唐 高祖李淵未顯貴時,多次交遊。李淵稱帝後,升遷為給事中。 歐陽詢 […]
歐陽詢(557-641),字信本,潭州臨湘縣(今湖南省長沙市)人。隋末唐初官員,唐代書法家。 他的楷書字體,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。 歐陽詢生於南朝梁梁敬帝太平二年(557),是陳朝大司空歐陽頠的孫子。 13歲那年,任廣州刺史的父親歐陽紇舉兵反陳,失敗被殺,全家為此而受到株連。 歐陽詢因年幼而幸免於難,被他父親的舊友中書令江總收養,並督教他經史書法。 歐陽詢聰敏勤學,讀書數行同盡 […]
虞龢,南朝宋泰始年間書法家,會稽餘姚(今屬浙江)人。少好學,居貧屋漏,恐濕墳典,乃舒被覆書, 書獲全而被大濕,時人以比高風。位中書郎,廷尉。 《論書表》一卷,敘二王書事、當時搜訪名跡情形、所得字數並編次二王書及羊欣書卷帙、旁及紙墨筆硯所宜凡數千言。 文氣不一貫,疑有脫簡。朱長文《墨池編》所載二王書事,即其一節,知此文遭割裂已久,故多不相連屬。 龢在宋明帝時曾奉詔與巢尚之、徐希秀、孫奉伯編次二王 […]
衛恒 ( ? – 291) 西晉書法家。著名的書法家衛瓘之子,字巨山,河東安邑(今山西省夏縣)人。 官至秘書丞、尚書郎。惠帝時為賈後等所殺。 他善草書,兼學隸、篆,所以他的草、章草、隸、篆都寫得極好。 他根據自己的實踐,著有《四書體勢》,是研究中國書法的重要資料。 全文如下 : 昔在黃帝,創制造物。有沮誦、倉頡者,始作書契以代結繩,蓋睹鳥跡以興思也。 因而遂滋,則謂之字,有 […]
韓方明,唐代貞元年間書法家,生平事蹟不詳。 自云:昔歲學書專求筆法,貞元十五年,授法于東海徐公璹,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。 《授筆要說》一篇,前敘筆法傳授,自謂授法于徐璹、崔邈,後言執筆五法。 大抵唐以前作書,頗重執筆之法,故言者較多。但所引名家口授秘傳,並不可靠。 全文如下 : 昔歲學書,專求筆法。貞元十五年,授法于東海徐公璹,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,由來遠矣。 自伯英以前, […]
楊慎(1488-1559) ,字用修,號升庵,別號博南山人、博南戍史,諡文憲, 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區馬家鎮升庵村)人,祖籍江西廬陵,為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, 正德年間狀元,官至翰林院修撰。 楊慎自幼聰穎,十一歲即能作詩。十二歲,寫成《古戰場文》、《過秦論》,眾人皆驚。 進京後,寫《黃葉詩》,為李東陽所讚賞,讓他在自己門下學習。明武宗正德六年(1511)中式辛未科殿試一甲 第一名(狀元),賜進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