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瓊林傳統聚落位於金門島中央,居太武山西麓,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。 因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,舊稱「平林」。明以來人才輩出,熹宗皇帝特頒「御賜里名瓊林」匾,自此改稱今名。 瓊林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建築,樸實典雅,韻味天成,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模。 「相宅瓊林,歷宋歷元歷明歷清,祖德千年不朽;敷功帝闕,為伯為卿為臬為憲,孫謀百世長光。」 這是高懸在金門縣金湖鎮瓊林村蔡氏大宗祠拜殿的抱柱聯。 它不 […]
瓊林傳統聚落位於金門島中央,居太武山西麓,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。 因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,舊稱「平林」。明以來人才輩出,熹宗皇帝特頒「御賜里名瓊林」匾,自此改稱今名。 瓊林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建築,樸實典雅,韻味天成,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模。 「相宅瓊林,歷宋歷元歷明歷清,祖德千年不朽;敷功帝闕,為伯為卿為臬為憲,孫謀百世長光。」 這是高懸在金門縣金湖鎮瓊林村蔡氏大宗祠拜殿的抱柱聯。 它不 […]
(續) 古人論真行書,率以不失篆分意為上。後人求其說而不得,至以直點斜拂形似者當之。 是古碑斷壞,彙帖障目,筆法之不傳久矣。 南唐祖本,宇內罕覯,潭絳大觀寶晉諸刻,具體宋人,停雲鬱岡,悉成趙法,即華亭力排吳興,而戲鴻不乏趙意, 良由勝國盛行趙書,摹鐫路熟,雖從真跡上石,而六朝筆妙已不可見加。 大凡六朝相傳筆法,起處無尖鋒,亦無駐痕,收處無缺筆,亦無挫鋒,此所謂不失篆分遺意者。 虞、歐、褚、陸 […]
(續) 秦程邈作隸書,漢謂之今文,蓋省篆之環曲以為易直, 世所傳秦漢金石,凡筆近篆而體近真者,皆隸書也。 及中郎變隸而作八分。八,背也,言其勢左右分佈相背然也。 魏晉以來,皆傳中郎之法則,又以八分入隸,始成今真書之形。是以六朝至唐,皆稱真書為隸, 自唐人誤以八為數字,及宋遂並混分隸之名。 竊謂大篆多取象形,體勢錯綜,小篆就大篆減為整齊,隸就小篆減為平直,分則縱隸體而出以駿發,真又約分勢而歸於遒麗。 […]
包世臣 (1775-1855),清朝文學家,字慎伯,晚號倦翁,安徽涇縣人。 包世臣自幼家貧,但勤於詞章,並喜談國事。嘉慶十三年(1808) 中舉,但多次考進士不中。 此後曾先後為陶澍、裕謙、楊芳幕客。他一生研究國事,東南各官吏都紛向他諮詢,以此名滿江淮。 包世臣思想,反對脫離民事,文章也大都關切時務政事。反對傳統「重農抑商」政策,以「好言利」自許, 提出「本末皆富」為「千古治法之宗」、「子 […]
王國維(1877-1927),字靜安,又字伯隅,晚號觀堂(甲骨四堂之一),諡忠愨。浙江杭州府海寧人。 王國維精通英文、德文、日文,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,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。 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「幾若無涯岸之可望、轍跡之可尋」。 著述甚豐,有《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》、《紅樓夢評論》、《宋元戲曲考》、《人間詞話》、《觀堂集林》、 《古史新證》、《曲錄》、《殷周制度 […]
王安石(1021~1086)字介甫,號半山,撫州臨州(江西撫州)人。幼年時,好讀書,作文下筆如飛,見者皆服其精妙。 其父王益為官,輾轉各地,隨父到過韶州(廣東韶關)、開封、江寧(江蘇南京)等地,開闊眼界。 十七歲那年,他立志讀書,謝絕一切社會應酬,打算為國幹一番事業。 慶曆二年(1042)中進士,嘉佑三年(1058)向宋仁宗上萬言書,開始提出變法主張。 宋神宗熙寧二年(1069)王安石任參知政事, […]
劉熙載一生以治經學為主,詩、賦、詞曲、書法、聲韻、算術無不通曉。 著有《藝概》、《昨非集》、《四音定切》、《說文雙聲》、《古桐書屋六種》、《古桐書屋續刻三種》。 其中文學理論著作《藝概》,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文學批評論著。 《藝概》是劉熙載晚年作品,劉氏自述談藝「好言其概」,故以「概」名書。 全書共6卷,分為《文概》三四?條、《詩概》二八五條、《賦概》一三七條、《詞曲概》一五九條、 《書概》二四六條、 […]
劉熙載(1813-1881),字伯簡,號融齋,江蘇興化人,晚清經學家、批評家。 十歲喪父,數年後又喪母,篤行力學。道光十九年(1839),赴南京鄉試中舉。 道光二十四年(1844)春,赴北京參加會試,中進士,選為翰林院庶吉士,散館授翰林院編修。 咸豐三年(1853)奉命值上書房,為皇室子弟講學,帝書「性靜情逸」賜之。 咸豐六年,年終考績,二樂察,名列一等,記名以道府用。 咸豐十年( […]
黃庭堅(1045-1105),字魯直,號山谷道人,晚號涪翁,洪州分寧(今江西修水縣)人。 北宋知名詩人,乃江西詩派祖師。書法亦能樹格,為宋四家之一。 與張耒、晁補之、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,詩名尤盛,與蘇軾並稱蘇黃, 朱弁《曲洧舊聞》:「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,人莫能及,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。」 在詩歌上主張借襲古人章句以創新意義,其手法多側重在「點鐵成金」與「奪胎換骨」等形式, 影響後世深遠,為江西詩派 […]
蘇、米之跡,世爭臨摹,予獨哂為效顰者,豈妄言無謂哉! 蘇之點畫雄勁,米之氣勢超動,是其長也。蘇之濃聳棱側,米之猛放驕淫,是其短也。 皆緣天資雖勝,學力乃疏,手不從心,藉此掩醜。 逸少以前,專尚篆隸,罕見真行。簡樸端厚,不皆文質兩彬;缺勒殘碑,無複完神可仿。 逸少一出,會通古今,書法集成,模楷大定。自是而下,優劣互差。 智永、世南,得其寬和之量,而少俊邁之奇。歐陽詢得其秀勁之骨,而乏溫潤之容。 褚遂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