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學摘要(37) 楊慎 墨池璅錄 選輯(上)
楊慎 (1488-1559) 號升庵,新都人,明代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、書法理論家。 明正德年間試進士第一,授翰林修撰。明世宗時謫戍雲南永昌(今雲南保山市),詩作遂頗多感憤。 詩之外又擅文章詞曲等,修養十分全面。楊慎一生精勤好學,著述極豐, 凡宇宙名物,經史百家,下至稗官小說,醫卜技能,草木蟲鳥,靡不究心多識,闡其理,博其趣,而訂其訛謬, 是一位求學善身並樂而不疲以至終生的士大夫。 《明史·楊慎傳》 […]
楊慎 (1488-1559) 號升庵,新都人,明代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、書法理論家。 明正德年間試進士第一,授翰林修撰。明世宗時謫戍雲南永昌(今雲南保山市),詩作遂頗多感憤。 詩之外又擅文章詞曲等,修養十分全面。楊慎一生精勤好學,著述極豐, 凡宇宙名物,經史百家,下至稗官小說,醫卜技能,草木蟲鳥,靡不究心多識,闡其理,博其趣,而訂其訛謬, 是一位求學善身並樂而不疲以至終生的士大夫。 《明史·楊慎傳》 […]
趙構 (1107~1180)即宋高宗。在位三十六年,政治上無能,成偏安之局,然精于書法 , 善真、行、草書。 《宋史•藝文志》載高宗評書一卷,亦名《翰墨志》。 高似孫《硯箋引》作《高宗翰墨志》,嶽珂《法書贊引》作《思陵翰墨志》,後人所追題也。 高宗當臥薪嚐膽之時,不能以修練戎韜,為自強之計,尚耽心筆劄,效太平治世之風,可謂舍本而營末。 然以書法而論,則所得頗深。陸游《渭南集》稱其妙悟八法,留神古雅 […]
(續) 古人論真行書,率以不失篆分意為上。後人求其說而不得,至以直點斜拂形似者當之。 是古碑斷壞,彙帖障目,筆法之不傳久矣。 南唐祖本,宇內罕覯,潭絳大觀寶晉諸刻,具體宋人,停雲鬱岡,悉成趙法,即華亭力排吳興,而戲鴻不乏趙意, 良由勝國盛行趙書,摹鐫路熟,雖從真跡上石,而六朝筆妙已不可見加。 大凡六朝相傳筆法,起處無尖鋒,亦無駐痕,收處無缺筆,亦無挫鋒,此所謂不失篆分遺意者。 虞、歐、褚、陸 […]
(續) 秦程邈作隸書,漢謂之今文,蓋省篆之環曲以為易直, 世所傳秦漢金石,凡筆近篆而體近真者,皆隸書也。 及中郎變隸而作八分。八,背也,言其勢左右分佈相背然也。 魏晉以來,皆傳中郎之法則,又以八分入隸,始成今真書之形。是以六朝至唐,皆稱真書為隸, 自唐人誤以八為數字,及宋遂並混分隸之名。 竊謂大篆多取象形,體勢錯綜,小篆就大篆減為整齊,隸就小篆減為平直,分則縱隸體而出以駿發,真又約分勢而歸於遒麗。 […]
包世臣 (1775-1855),清朝文學家,字慎伯,晚號倦翁,安徽涇縣人。 包世臣自幼家貧,但勤於詞章,並喜談國事。嘉慶十三年(1808) 中舉,但多次考進士不中。 此後曾先後為陶澍、裕謙、楊芳幕客。他一生研究國事,東南各官吏都紛向他諮詢,以此名滿江淮。 包世臣思想,反對脫離民事,文章也大都關切時務政事。反對傳統「重農抑商」政策,以「好言利」自許, 提出「本末皆富」為「千古治法之宗」、「子 […]
劉熙載一生以治經學為主,詩、賦、詞曲、書法、聲韻、算術無不通曉。 著有《藝概》、《昨非集》、《四音定切》、《說文雙聲》、《古桐書屋六種》、《古桐書屋續刻三種》。 其中文學理論著作《藝概》,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文學批評論著。 《藝概》是劉熙載晚年作品,劉氏自述談藝「好言其概」,故以「概」名書。 全書共6卷,分為《文概》三四?條、《詩概》二八五條、《賦概》一三七條、《詞曲概》一五九條、 《書概》二四六條、 […]
劉熙載(1813-1881),字伯簡,號融齋,江蘇興化人,晚清經學家、批評家。 十歲喪父,數年後又喪母,篤行力學。道光十九年(1839),赴南京鄉試中舉。 道光二十四年(1844)春,赴北京參加會試,中進士,選為翰林院庶吉士,散館授翰林院編修。 咸豐三年(1853)奉命值上書房,為皇室子弟講學,帝書「性靜情逸」賜之。 咸豐六年,年終考績,二樂察,名列一等,記名以道府用。 咸豐十年( […]
蘇、米之跡,世爭臨摹,予獨哂為效顰者,豈妄言無謂哉! 蘇之點畫雄勁,米之氣勢超動,是其長也。蘇之濃聳棱側,米之猛放驕淫,是其短也。 皆緣天資雖勝,學力乃疏,手不從心,藉此掩醜。 逸少以前,專尚篆隸,罕見真行。簡樸端厚,不皆文質兩彬;缺勒殘碑,無複完神可仿。 逸少一出,會通古今,書法集成,模楷大定。自是而下,優劣互差。 智永、世南,得其寬和之量,而少俊邁之奇。歐陽詢得其秀勁之骨,而乏溫潤之容。 褚遂 […]
唐書雖有三變,虞、褚之真與行草,陸、李之行真,魯公之行草,率更之真書,長史之飛草, 所謂出類拔萃,固非隨波逐流者也。懷素聖母、藏真亦多合作,大字千文則穠肆矣,小字千文太平淡矣。 世傳自敘帖殊過枯誕,不足法也。 書有老少,區別淺深。勢雖異形,理則同體。 所謂老者,結構精密,體裁高古,岩岫聳峰,旌旗列陣是也。所謂少者,氣體充和,標格雅秀,百般滋味,千種風流是也。 老而不少,雖古拙峻偉,而鮮豐茂秀麗之容 […]
古今論書,獨推兩晉,然晉人風氣,疏宕不羈。右軍多優,體裁獨妙。 書不入晉,固非上流;法不宗王,詎稱逸品。 奈何今之學書者,每薄智永、子昂似僧手,誚真卿、公權如將容, 夫顏、柳過於嚴厚,永、趙少失奇勁,雖非書學之大成,固自書宗之正脈也。 圓為規以象天,方為矩以象地,方圓互用,猶陰陽互藏。 所以用筆貴圓,字形貴方,既曰規矩,又曰之至,是圓乃神圓,不可滯也,方乃通方,不可執也。 夫字猶用兵,同在製勝。兵 […]